中美日俄作为亚太地区最为重要的力量,其地缘政治和经济战略博弈将决定性地影响地区局势。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将不仅成为地区经济成长的发动机,也将成为地区融合的稳定器。
大国关系决定性地影响地区走势,中美日俄作为亚太地区最为重要的力量,其政策调整和发展趋势对地区局势有突出影响,各国要本着面向未来的眼光审视地区发展,弥合战略分歧、加强合作,共同致力于缔造和平稳定的关系。
全球金融危机与中日权势转移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亚太地区政经格局影响重大。一方面,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速总体上大大低于发展中国家,经济保护主义在发达国家成为潮流。为了扭转霸权颓势,美国进行了一场名为“再平衡”的全球战略调整,其重点是亚太地区。另一方面,亚太地区众多国家长期执行出口导向战略,当外部市场消费低迷时,转变发展方式成为这些国家不得不思考的课题。
对亚太地区而言,更具冲击力的变化是中日之间的权势转移。2010年夏季,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IMF预计2014年中国经济总量将是日本的2.2倍,而在购买力意义上中国则是日本的3.7倍。这对中日两国的心理冲击都十分巨大,使得越来越多的日本人不得不接受中国作为亚洲经济第一大国对地区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中日权势转移引发了双边关系动荡。自2010年东海撞船事件以来,日本政府一再错误判断中国的政策,执意从私人手中“购买钓鱼岛”,引发了中日建交以来的最大危机。安倍晋三第二次担任日本首相后,一意孤行参拜靖国神社,恶意指责中国是一战前的德国,使得中日关系几次跌至冰点,双方对抗加剧。
日本应积极看待中国崛起
2014年11月10日,中日领导人实现首脑会晤,就中日关系发展达成四点原则共识,双边关系开始缓和。但对日本来说,如何适应一个强势中国时代仍然是其重要的国家战略课题。
首先,美日同盟框架面临着中美关系深化的挑战。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体系,国家利益变得越来越全球化。就美国稳定全球秩序的重大任务而言,中国的战略地位远高于日本。目前,中美两国正朝着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方向努力,而美日同盟关系的调整也只是服务于美国的利益。
其次,日本谋求经济发展需改善对华关系。日本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长期经济增长面临极大挑战,难以为亚洲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大市场。安倍政权推出“安倍经济学”希望振兴经济,然而时至今日,日本的经济增长已是强弩之末。造成此结果的原因之一在于,中日交恶使其无法更好地借助中国市场,一大批日本跨国公司不得不担负高额成本,向地区内其他国家转移其产业,降低了整合地区生产网络的能力。
最后,日本缺乏带动全亚洲合作发展的倡议。2013年下半年,中国领导人相继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并积极筹划亚洲基础设施银行(AIIB),以共同发展为引领,加强区域内国家的互联互通,探索亚洲国家间的新合作模式。反观日本,在外交上与中韩交恶,在内政上谋划解禁集体自卫权,推进“积极和平主义”。不仅如此,日本还消极对待中国推动的AIIB建设,认为其与亚洲开发银行(ADB)重复。从亚洲的视角出发,日本应把握对华关系的长期发展方向,将推动亚洲的合作发展视作本国的优先课题。
中国将引领亚太地区发展
展望未来的亚太地区走势,具有如下几个突出特点。第一,中国经济增长迈入新常态。中国迈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服务业将占主导地位,社会力量和企业家阶层的作用越发突出,人均收入持续提高将为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奠定基础。第二,中国与周边地区的经济互动进入新阶段。今后5年,中国进口商品累计将超过10万亿美元,出境旅游等人数将超过5亿人次。中国还将从净资本输入国转变为净资本输出国,改变亚洲生产网络格局。中国设立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沿线国提供投融资支持,一个更加紧密的亚洲大市场加速形成。第三,中国将有更大能力为地区发展提供公共产品。此举将降低周边国家发展经济、稳定国内局势的成本,提升周边国家进行合作的意愿和能力。中国付出极大努力促成亚太地区国家迈向亚太自贸区,以弥合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对地区一体化路径的分歧。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亚太地区发展面临的挑战。第一,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能否取得预期成果。2013年6月,中美领导人就建设不对抗、不冲突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达成共识。2014年11月12日,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在北京会晤,中美在军事、气候、双边投资等领域取得较大进展的同时,在南海、人权和货币政策等领域依然有较大分歧。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亚太地区还不能完全摆脱美国市场和美国权威的控制,中美有识之士应继续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彼此,将建设一个和平、繁荣的亚太地区作为共同愿景。
第二,美俄关系能否克服地缘政治危机。2014年年初以来,围绕乌克兰危机引发的美欧俄矛盾加速发展,俄罗斯战略东移态势更加明显,中俄全面战略协作关系的巩固进一步引发了美国的担忧。一旦美俄对抗加剧、陷入“新冷战”,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安全环境将难以维持。
第三,日本能否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当前日本政局走势存在不确定性,在对外关系上涌现出极强的右倾色彩。2015年美日将再度修订防卫合作指针,将美日同盟视作亚太地区的稳定器,美国支持日本在亚太安全领域发挥更大作用,而日本也加强了与亚太海洋国家关系的经营,谋求抗衡中国崛起。
面对复杂的地区形势,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将不仅成为地区经济成长的发动机,也将成为地区融合的稳定器,日益发挥负责任大国的建设性作用。(钟飞腾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大国关系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