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问题
热点问题
站内搜索
东盟一体化不可忽视政治与文化因素
作者:许利平  来源:半月谈网  时间:2015-09-15
 

  8月6日,第48届东盟外长会及系列会议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闭幕。会后东盟外长发表联合公报,确认了2015年底将完成建立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社会文化共同体目标。这标志着东盟一体化走向了新的里程碑,并将推动东亚一体化迈上新台阶。那么,2015年东盟一体化进程是否可以顺利推进?经济共同体固然是其重要动力之一,但其背后的政治、文化因素亦不容忽视。

  制度差异和政治转型制约东盟一体化进程 

  东盟10国政治制度迥异,既有君主立宪制、绝对君主制,也有议会制和总统制,还有社会主义制度。随着东盟一体化步伐加快,各国政治制度之间的差异将日益凸显。根据《东盟宪章》,成立后的东盟共同体应该遵循基本的目标和原则,而东盟成员国在统合东盟共同体的目标和原则前提下,如何真正尊重彼此的政治制度差异,将成为一体化的重要试金石。

  受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影响,东盟10国的政治大都经历着艰难转型。这种转型将直接影响一些东盟成员国自身的政治稳定,进而制约东盟一体化进程。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自建国以来,一直呈现“一党独大”的政治局面。随着政党代际更替和选举冲击,传统“一党独大”正在悄然改变,朝着“朝野势力均衡”方向发展。在后李光耀时代的新加坡,执政党人民行动党能否保持党内团结,顶住反对党的冲击,延续“一党独大”体制,未来将面临挑战。随着“一马公司事件”持续发酵,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能否在2015年后渡过“政治难关”,“一党独大”的巫统能否在未来大选取胜,仍是未知数。

  经历选举—政变—选举的泰国政局,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对立和冲突,对泰国的君主立宪制造成了无形的压力和冲击。泰国“红衫军”和“黄衫军”的恶斗引起泰国政局动荡的恶性循环,已经对东盟一体化造成负面冲击。未来,泰国社会固有矛盾难以在短时间消除,现在还看不到这种政治动荡彻底平息的信号。

  缅甸的民主改革也面临着严峻考验。以军人和官僚为核心的巩发党集团、以昂山素季为首的民盟势力和以少数民族武装为核心的少数民族政党势力,在2015年11月的大选如何博弈,将决定缅甸民主改革的未来,而军人的角色和地位将发挥关键性作用。缅甸的民主改革之路并不平坦,存在政局反复的可能性。

  柬埔寨的变革也在悄然进行。作为中南半岛国家的“政坛常青树”,洪森的政治权威受到了对手的强力挑战。

  老挝的政坛正面临新老交替困局。老挝领导人重点培养的“新生代”接班人,相继在空难中遇难,给领导人新老交替增添了变数。如何延续当前老挝政治制度,寻找可靠的接班人成为关键。

  菲律宾虽然号称“亚洲的民主橱窗”,但一直被官员腐败、军事政变、南部冲突所困扰。政府的治理能力是考验这个国家政治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领土争端和海洋权益问题考验政治安全共同体 

  南海争端由来已久,不是中国和东盟之间的问题,但是少数东盟国家三番五次地在多边场合炒作所谓“南海争端”,试图绑架整个东盟与中国对抗,进而攫取南海资源,博取国内民粹主义支持。第48届东盟外长会联合公报表明,东盟内部关于南海争端的分歧已经表面化、公开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东盟成员国之间的政治互信,阻碍了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的建设。

  东盟国家内部也存在领土争端。这些争端不仅涉及东盟海岛国家的岛礁争端及海洋权益问题,而且涉及东盟半岛国家的领土之争。比如东盟最大的经济体——印尼与邻国存在诸多海洋权益问题没有解决:领海方面,在苏拉威西海印尼尚未与马来西亚、菲律宾确定领海界限,与东帝汶尚未确定领海界限;毗连区方面,印尼国内尚未有法律规定,与邻国未有协定;专属经济区方面,印尼尚未与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帕劳和越南确定界限;大陆架方面,印尼尚未与菲律宾达成协议。

  关于如何解决这些争端,《东盟宪章》和《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都有原则性规定,即有关争端通过和平协商方式解决。但东盟有些国家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将其利益最大化,特别是不断拉拢域外大国,在岛礁争端中搅浑水甚至搞多边军演,使得领土争端复杂化和扩大化,损害了地区的互信和信心,这无疑将考验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建设。

  人权标准差异侵蚀社会文化共同体 

  根据《东盟宪章》规定,东盟作为一个法人团体,必须成立东盟人权机构,在不干涉成员国内政的前提下,以国际法和人权标准为基础,促进成员国人权事业发展。2009年10月在泰国召开的第15届东盟峰会上,东盟政府间人权委员会成立,标志着东盟成员国力图在未来建立“以人为本”的共同体。2012年11月在柬埔寨召开的第21届东盟峰会通过了“东盟人权宣言”,呼吁在东盟地区停止残暴酷刑、任意逮捕和其他侵犯人权事情,但人权的实现,必须根据各国不同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种族和宗教背景,在国家及区域的语境下进行考虑。成立东盟政府间人权委员会和发表“东盟人权宣言”是东盟社会文化共同的有机组成部分,但东盟成员国和国际社会对人权标准的差异,使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建设存在变数。比如针对缅甸国内的少数民族罗兴亚人的公民权问题,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就和缅甸政府存在严重分歧。

  总之,东盟一体化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其背后的政治和文化因素将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东盟一体化来强化东盟,将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即便如此,东盟一体化仍然值得期待,因为它开启了亚洲地区一体化的先河,奠定了东亚一体化的基础,并将成为东亚和平与稳定之基。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许利平)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东院 邮政编码:100007 E-mail:niis@cass.org.cn
京ICP备050396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