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的位置:首页 > 学界动态
学界动态
站内搜索
广西大学党委书记主持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组建签约暨理事会第一次会议
作者:  来源:中国高校之窗 2015-3-18  时间:2015-03-18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讲话精神,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2015年3月16日,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第二轮组建签约仪式暨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发展规划专家论证会议同期召开。

  

  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导,由广西大学牵头,协同南开大学、 云南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和中联部、外交部、商务部、中国农业银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6家支撑单位、10家核心单位和11家成员单位共同组建,以打造“国家急需、世界一流、制度先进、贡献重大”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为目标,致力于发展中国-东盟领域政治、经济、国防、外交等重大问题的合作与创新研究,培养“东盟通”特殊人才,服务国家战略制定和实施。自治区人民政府李康副主席、教育部李卫红副部长、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郭业洲副部长、中国农业银行李振江副行长到会致辞,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商务部、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领导、洪银兴教授、张蕴岭教授等中国-东盟区域发展研究领域相关专家出席会议,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著名经济学家洪银兴教授应邀担任协同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蕴岭教授、南开大学副校长佟家栋教授、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教授、南京大学校长助理、长江学者范从来教授、中国-东盟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范祚军教授受聘担任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

  签约仪式由广西大学党委书记、中国-东盟研究院院长梁颖主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李康副主席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向会议的召开和中心的组建表示热烈的祝贺。李康副主席指出,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发展既需要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以直面现实的勇气、高超的政治智慧去努力破解,也需要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这样的高级智库和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去研究和创新,希望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能不断前行,扩大影响力,取得新成绩,为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她强调指出,今天在这里举行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组建签约暨发展规划专家论证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们将积极地推动以中国-东盟研究院为依托、由广西大学牵头,协同全国的优势力量,在国家有关部委、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组建中国-东盟区域发展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打造中国-东盟共赢合作关系、支撑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综合性的高级智库群体。这个协同创新中心将会在中国-东盟区域发展相关领域,依托协同单位的优势学科资料、科研创新平台和高端研发人才,围绕国家周边交流合作的重大战略部署,区域发展的迫切需要,开展深层次、高水平、国际化、可持续的协同创新,促进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的提升,促进服务中国和东盟区域发展的针对性、有效性的增长。支持中心实行多理事制的运行机制,各理事长根据不同领域需求方的重大需求,向协同创新中心提出年度研究任务,为国家和自治区提供决策咨询、政策建议和智力支持,在此组织架构下,不断完善运行机制,优化组织管理、人员聘用、科研考核、人才培养、资源配置的配套制度,保证协同创新中心的顺利运行。同时也恳请中联部、外交部、商务部、中国农业银行等部委,特别是领导协同创新中心的教育部,以及其他协同单位,充分发挥各方优势,不断凝练协同创新的任务和力量,推动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共建,不断提升协同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希望广西大学要切实的肩负起牵头单位的重任,在各协同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创新机制、激发活力,确保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并实现预定的建设目标,即申报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2011计划”,争取早日成为协同创新中心的国家队。今年是打造中国-东盟钻石年的关键之年,也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开放开发的合作之年,为国家战略服务,也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郭业洲副部长在致辞中表示,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一直关注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和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希望中国-东盟区域发展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以国家和东盟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以中国-东盟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展中的重大协同创新研究任务为牵引,以服务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实践和理论创新重大需要为宗旨, 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优化国际问题研究全方位创新环境,努力将中心建设成为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学科建设于一体,世界一流的区域发展理论创新高地、政策咨询智库和人才培养基地,打造中国高校特色新型智库,使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成为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他还表示,中国-东盟区域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恰逢其时,落于广西是顺乎天时和地利,协同创新中心功底深厚,在新时期大有可为。中国-东盟区域协同创新中心在中国具有重大影响,在学术研究上具有全国领先地位。中联部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下,承接了一些属于为这个战略规划所属的任务: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党论坛、智库论坛、非政府合作组织网络、民调中心、工商联盟及媒体对话等,不断充实沿线国家的人脉资源库。相信以国家总战略为最高指引,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和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发展与合作,会更上新台阶,中联部将一如既往地继续支持,为双方的合作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

  外交部政策规划司蔡润司长在致辞中向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组建表示热烈的祝贺,外交部政策规划司与亚洲司同时作为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支撑单位,这一特殊安排表示了外交部对该中心的大力支持和殷切期待。基于外交部与中国-东盟研究院的长期合作,他肯定了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研究成果、研究基础和研究力量,认为中国-东盟研究院起到了服务决策的重要作用。就进一步加强外交部与协同创新中心的合作,他提出,一是加强人员交流方面的合作,智力共享;二是科研课题合作方面,双方共同从事重大调研课题研究,服务实际外交工作,共同做好研究院成果的转化工作,把协同创新中心学术成果转化为政策建议成果,供中央决策和外交部开展外交工作决策作参考;三是联合国外调研方面,结合外交工作的实际需要,特别是服务重大外交的需要,根据协同中心优势,把中国东盟领域相关课题研究做好,继续为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做出贡献。希望“中心”建立以后,要围绕中国-东盟研究领域党和政府关注的地缘关系、南海问题、中国-东盟关系等重大现实问题、热点难点问题,出思想、谋战略、提对策,形成有深度、有见地、可操作的研究报告,这既是解决“一路一带”战略规划下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和中国-东盟共同体进程中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的迫切需求,也是实现理论创新,为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化(东盟化)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的迫切需求,更是培养和汇聚既熟知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实际又具有国际视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迫切需求。

  中国农业银行李振江副行长代表中国农业银行在致辞中祝贺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组建,并表示中国农业银行将全力支持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组建和科研平台发展规划,支持协同创新中心向教育部申报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并将在项目研究、人才培养、投融资数据与案例方面提供有力支持。

  

  最后,教育部李卫红副部长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了广西大学在培养人才、创新科技、服务社会和传承创新文化等方面为国家做出的重要贡献,就推动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围绕中国-东盟发展重大需求,打造高端智库;二是围绕提升创新能力,进一步推动体制机制改革;三是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四是围绕扩大话语权,进一步增强海内外学术影响力。李卫红副部长衷心祝愿“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为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广西大学校长赵艳林与南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京大学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中国-南海研究院、中国农业银行国际金融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风险研究中心等核心单位以及南京大学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等成员单位签约。 云南大学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安邦咨询公司、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广西金融投资集团、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管委会、中央财经大学等7家成员单位已先期签约。

  广西大学党委书记、中国-东盟研究院院长梁颖主持召开了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理事会会议,与与会代表共同审议通过《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章程(草案)》,并顺利通过了理事会组织架构及建议名单。(中国-东盟研究院/文,黄南/图)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东院 邮政编码:100007 E-mail:niis@cass.org.cn
京ICP备050396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