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的位置:首页 > 区域合作
区域合作
站内搜索
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巴厘一揽子协定”:是起点,非终点
作者:沈铭辉 胡艺  来源:经济日报 2013-12-09  时间:2013-12-13
    

  2013年12月7日,比原定时间推迟了1天,世界贸易组织(WTO)第九届部长级会议在印尼巴厘岛落下帷幕,发表了《巴厘部长宣言》。此次会议在最后时刻达成了WTO成立18年、多哈回合谈判启动12年以来的第一份全球多边贸易协定——“巴厘一揽子协定”。这标志着多哈回合贸易谈判12年僵局终获历史性突破。此次会议成果振奋人心,但也要看到这只是世贸多哈回合协议的一个缩水版协议,离多哈回合谈判的全面完成尚十分遥远。

  谈判过程一波三折 重大成果来之不易

  巴厘部长级会议之前,WTO各成员方就相关议题在日内瓦展开紧张先期技术谈判,意图完成一揽子协定文本的拟定。但是,美国和印度等成员在粮食安全保护计划上不可调和的矛盾使得这一愿望落空,巴厘会议的前景一片黯淡。

  12月3日巴厘部长级会议开幕,印度继续其强硬态度,并以贸易便利化议题上的表决权为要挟,要求将其享受的不受世贸组织处罚的粮食安全保护计划的过渡性方案(即“和平条款”)的时限确定为“永久性方案达成时”,而非美欧要求的4年。经过协商,印度的要求终得满足,但同时建立一个工作组力争在4年时间内完成永久性解决方法。

  在原定会议结束的6日协议即将达成时,古巴、玻利维亚、尼加拉瓜和委内瑞拉又就贸易禁运问题提出严肃的保留意见,导致会议进入加时,这一问题终于在将过境贸易商品非歧视性原则的表述加入最后部长宣言后得以解决。

  “巴厘一揽子协定”共有10个文件,主要涉及贸易便利化、农业与棉花以及发展议题。这其中,贸易便利化决议是旨在削减通关成本和提高通关速度和效率的多边协定,它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也是WTO建立以来最重大的改革之一。它的目标是加快通关程序,促进贸易通关更为简化、快捷和低成本,确保透明和效率,削减官僚主义和腐败以及促进技术进步。它还包括过境商品条款,这有利于内陆国家通过其邻国港口寻求贸易。决议还涉及援助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LCD)更新基础设施,培训海关官员以及执行协议的费用。贸易便利化将会削减贸易成本的10%至15%,为世界经济创造4000亿至1万亿美元的收益。贸易便利化协议将在2014年7月31日正式实施。

  此外,农业和棉花协议允许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安全保护公共储备计划不受WTO处罚直到永久性解决方案出台,强化关税配额管理,加强配额数量的信息提供和询问权,确保出口补贴和类似措施维持在低水平,提升最不发达国家棉花产品的市场准入和生产能力。发展协议包括4个文件,分别是对最不发达国家向发达国家的出口免关税和配额、简化最不发达国家的原产地规则、给予最不发达国家进入发达国家服务市场的豁免权和发展中国家特权的监督机制达成协议。“巴厘一揽子协定”可以说实现了多哈回合的早期收获,在一些分歧不大又有坚实前期基础的议题上达成了第一个多边贸易协定,使WTO这一全球多边贸易平台免于陷入边缘化的窘境。

  

  多哈回合尚未完成 议题众多进程漫漫

  “巴厘一揽子协定”的达成虽然振奋人心,但其只是世贸多哈回合协议的一个严重缩水版协议,离多哈回合谈判的全面完成尚十分遥远。多哈回合谈判是2001年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启动的,共有21个议题,涉及农业、服务业、与贸易有关知识产权、贸易投资关系、政府采购透明度、贸易与环境、贸易与竞争政策等敏感议题,是迄今为止层次最高、参与方最多、涉及领域最广的一次多边贸易谈判。各成员方在乌拉圭回合谈判后已在关税减让、非关税壁垒削减、服务贸易等方面作出了最大让步,在此基础上进行更高标准的多哈回合谈判,需要让渡更多的利益甚至部分主权,难度可想而知,以致12年竟不能达成协议。

  WTO多边贸易谈判举步维艰的根源主要在以下几点:一是WTO框架的决策机制效率低下。WTO采取“一致性”规则,所有协议必须经所有成员方同意才能通过生效,部分成员方利用某些无关自身议题上的“一票否决权”,作为争取切身利益的筹码,致使所有议题的谈判都进展缓慢。这对于涉及160个谈判方和21个谈判议题的多哈回合来说几乎是无解难题。

  二是WTO成员方组成利益集团,在敏感议题上强硬对抗。由于各国或地区具体情况的差异,成员方在不同的议题上组成不同的利益集团相互对峙。既有传统的南北对立,也有发达国家之间的对立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对立。比如在多哈回合谈判的农业议题上,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农业强国力主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要求欧盟等大幅度削减关税和农业补贴,提高农产品市场准入;欧盟作为农业净进口方主张维持高补贴和高关税;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等农产品产出国组成的凯恩斯集团则致力于推动农业贸易自由化,要求欧美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和关税保护;日本、韩国、挪威等10个农产品进口国组成10国集团,强调对其国内农产品的高度保护;而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组成20国集团,维护发展中成员的特殊优惠待遇,要求发达成员取消出口补贴,削减国内农产品支持。

  三是频发的经济危机促使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多哈回合是在美国2001年经济危机背景下诞生的,此后又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世界主要经济体尤其是发达经济体经济表现低迷,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也在放缓。贸易自由化本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但部分国家却选择了短视的贸易保护主义以谋求单边的经济利益,政治意愿的摇摆也是多哈回合谈判受阻的关键。

  区域协定成为筹码 中国表现得到赞许

  与多边贸易谈判裹足不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双边、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方兴未艾,使得本来作为WTO多边贸易框架补充的区域贸易协定大有取而代之的势头。尤其是美国近年来推进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协定(TTIP)更被认为是美国在WTO多边贸易体制主导地位动摇情况下的替代方案。由于新兴经济体实力的提升和WTO发展中成员数量的增加,曾经主导全球多边贸易谈判和规则的美国感受到了巨大挑战,不再能轻易将符合自身利益的贸易规则强加于各方,特别是在其最为关注的农业、知识产权、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环境和劳工标准等议题上难以施展。所以,美国抛开WTO多边体制,按照自身设想另起炉灶,打造更高标准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

  然而,这绝非表明美国真的打算完全放弃WTO多边贸易体制,而更可能是通过TPP和TTIP等向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施压,迫使它们在WTO框架下的多边贸易谈判中接受美国的高标准,即美国同时在双边、区域以及多边层面上推动“竞争性自由化”,以此增强贸易自由化的杠杆作用,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建立新国际规则的过程。回顾乌拉圭回合谈判,美国在面临欧洲强有力挑战时,就是连续通过美-加自由贸易协定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迫使欧洲就范,成功地将包括农业、知识产权、服务贸易、投资等在内的贸易新规则推广至乌拉圭回合协定。

  中国在此次WTO谈判中的表现得到各方赞许。中方继续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系,积极斡旋各方谈判,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国在贸易便利化议题上率先表示放弃援助要求,将资源留给其他发展中成员;在农业议题上提出粮食安全中间方案,并在对自身极度敏感的关税配额谈判中显示了最大的灵活性;在成功执行了两年最不发达国家和入世中国计划(简称“中国计划”)的基础上,和世贸组织签订了第三期备忘录,捐助40万美元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入世;与贝宁、布基纳法索、马里、乍得组成的“棉花四国”达成协议,从2013年开始,中国将为这四国提供7亿元人民币援助资金,通过援建设施、人员培训等方式全面提升这四国的棉花生产、加工、储运和贸易能力,促进棉花产业发展。中国为促成“巴厘一揽子协定”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在未来WTO多哈回合谈判中,作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的中国将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历史性角色,以积极、认真、开拓的精神,力促旨在推动全球贸易繁荣的多哈回合谈判早日全面完成。(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沈铭辉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胡艺)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东院 邮政编码:100007 E-mail:niis@cass.org.cn
京ICP备050396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