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 论坛| 人文社区| 客户端| 官方微博| 报刊投稿| 邮箱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用户名: 密码: 找回密码

学术活动

首页 > 学术活动

我院召开“全球气候治理新形势下的大国关系”研讨会

作者:李冰 来源:亚太与全球战略院网 时间:2020-09-11

202097日,“全球气候治理新形势下的大国关系”研讨会在我院中楼会议室顺利举行。

李向阳院长出席了此次会议并致辞。我院亚太社会文化研究室主任许利平研究员主持了本次会议,并做总结发言。此次会议还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美国研究所、欧洲研究所、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以及外交学院等机构的专家。

我院谢来辉副研究员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做了题为《排放权力与巴黎气候大会之后的中国气候战略》的主题发言。他认为,巴黎气候大会开启了全球气候治理的新模式,但是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主要大国之间的关系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对于这一模式可能造成严重冲击。预计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缺乏大国领导可能将是未来全球气候治理的新特征。他通过对国际政治经济学中对权力概念的理论分析,提出应将碳排放看作人类世时代的一种新的权力资源,并认为在当前全球气候治理的权力结构下,中国应该灵活用好作为主要排放大国的地位开展气候外交。他指出,未来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应将关注重点更多放在绿色金融和绿色供应链建设,以及周边气候合作、南南合作和“绿色丝绸之路”的建设等领域。

生态文明研究所陈迎研究员认为,“排放权力”的概念富有新意,我国应该在外交层面用好自身的排放权力,更好地为国家发展利益服务。她认为,中国在气候治理领域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大国,各国在全球气候治理的各个议题上都期待中国的态度和观点。她也指出,在新形势下中国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未来我国应该打破旧思维,在处理主要大国气候合作时更好地展现外交艺术。

欧洲研究所张敏研究员认为,排放权力的概念很有启发意义。她从中欧关系的角度指出,当前欧盟在气候议题上对华合作意愿迫切,中欧在绿色和多边合作伙伴关系框架下存在很大对话与合作的空间。

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的刘哲副研究员认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奢侈排放构成了它们灵活使用排放权力的基础,相比之下,新兴排放大国的政策选择空间比较有限。她认为,尽管全球气候治理可能将陷入低谷,但是多边途径下的气候外交话语权仍然至关重要。

此次会议围绕全球气候治理的新形势的主题,分别从中欧关系与气候合作前景、中美关系与气候合作前景、美国气候政策走向研判、国际气候谈判新动向、新冠疫情对全球气候治理的影响等多个议题进行专题研讨。


相关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网.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jpg 国家全球战略智库.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