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黎明)4月17日,新时期中国周边战略学术研讨会暨《亚洲命运共同体研究》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学者参加会议,结合刚刚召开的中央周边工作会议精神,就当前国际形势及我国周边环境变化等议题开展交流研讨。
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加强亚洲命运共同体学理化研究阐释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介绍了《亚洲命运共同体研究》的选题背景、框架思路和核心观点。他表示,该书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性为切入点,从方法论角度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性特征,进而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定位与世界情怀的统一。该书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南,把亚洲命运共同体界定为融入“亚洲元素”的区域命运共同体,为研究亚洲命运共同体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发言 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世界知识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编辑汪琴表示,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际关系发生重大深远演变,但人类发展进步的大方向不会改变,世界历史曲折前进的大逻辑不会改变,国际社会命运与共的大趋势不会改变。《亚洲命运共同体研究》一书在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召开后不久出版,恰逢其时、意义重大。该书从多学科的角度对亚洲命运共同体进行了学理化阐述,对于理解和阐释习近平外交思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世界知识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编辑汪琴发言 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亚洲命运共同体研究》由世界知识出版社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合作出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对习近平外交思想进行学理化阐释和理论研究的重要著作。
新书发布会环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沈铭辉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沈铭辉主持新书发布会 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周边
研讨环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晓琳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晓琳主持研讨环节 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吴怀中认为,周边是重要的地缘政治板块,要正确理解我国周边战略中的重大方向性调整。东南亚与东北亚是对中国十分重要的两个周边板块。未来一段时间,国际经济关系将更多依赖于区域性组合,需要进一步深化周边区域融合与经济一体化,切实推动全球治理,加强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庞大鹏详细梳理了中俄、中国—中亚关系的历史脉络与基本特征。欧亚地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首倡地、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先行先试区和“一带一路”建设的试验田示范区,中国应尽快对中亚地区实行单边开放,着眼于中亚基础设施堵点,进一步推动制度化和一体化建设。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研究员胡仕胜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基于共同威胁认知与共同利益需求。如何通过推进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和不断增加中国的确定性,安抚周边经济体的焦虑,抗衡关税冲突带来的影响,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推动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点。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李巍认为,当前中国周边外交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中国周边外交环境显著改善,中国周边尤其是东南亚国家正在走上经济发展快车道。另一方面,关税冲突、产业转移为中国经略周边造成一定挑战。要以周边外交充实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断提升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吸引力与影响力。
聚焦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
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教授魏玲认为,此次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充分体现出三个特征。一是周边定位再提升。周边外交是首要,要以全球视野审视周边,以周边塑造全局。二是外交理念再创新。要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中国外交原则经验以及国际关系新形势,不断创新外交理念。三是周边战略再升级。要以深层次的战略协作强化战略属性,深化高质量互利合作,开展连民心有温度接地气的人文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洁认为,此次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强调了周边定位的重要性、综合性、延续性。在未来的周边工作中,战略互信是前提,发展融合是动力,文明共建是根基,共同安全是保障。建设周边命运共同体对加强中国周边战略的确定性至关重要,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路径的学理性阐释。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当代亚太》编辑部主任、研究员张中元分析了当前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重塑态势,认为中国应该与周边国家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积极化解中美产业链解构带来的影响,在亚洲地区塑造以中国与周边国家为核心的区域价值链。要加强基础设施、制度规则标准、数字和物理系统互联互通,以互联互通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产供链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中国周边战略研究室主任王俊生认为,当前,聚焦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面临着美国加快全球战略收缩但在中国周边加大投入,周边区域合作动力增大但地区分裂态势延续的矛盾。应加强对周边国家传播体系建设,创新安全合作方式方法,合理化出台次区域差异化政策,推动周边国家区域一体化,巧妙处理好中美与周边的关系。
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主办。
与会专家合影 本网记者 朱高磊/摄
相关报道:
北京日报
中国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5/0418/c40534-40463188.html
中国日报网
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504/18/WS6801c912a310e29a7c4a9ea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