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的位置:首页 >会议综述
]
会议综述
站内搜索

  2011年中国南亚学会年会
  暨“南亚研究的新形势与新挑战”学术会议综述


  “2011年中国南亚学会暨‘南亚研究的新形势与新挑战’学术会议”于2011年9月23~24日在北京举行。这一次年会也是中国南亚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按照学会章程,会议选举产生了学会的第八届理事会。来自全国各地的12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代表中既有长期耕耘于南亚研究领域的长者,也有在学界崭露头角的新秀。学会秘书长邱永辉主持了开幕式和换届大会。南亚学会常务副会长孙士海代表南亚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做工作报告。大会通过工作报告后进行了会长选举。会长选举以不提名侯选人的方式举行。经过无记名投票选举,中国南亚学会第五、六、七届理事会常务副会长孙士海以超过90%的选票当选会长。

  大会推选了7名副会长。他(她)们分别是: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前所长文富德;云南社会科学院院长任佳;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刘曙雄;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副会长李晓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当代宗教研究室主任邱永辉;上海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丁立。秘书长由李文副会长兼任。此外,大会还推选了7名副秘书长、34名常务理事和77名理事。大会还宣布了34位顾问名单。按照学会章程,每届理事会任期5年,第九届理事会的换届选举将于2016年举行。

  与会代表就“国际格局的变化和南亚地区的安全”、“南亚的经济发展和中印经济的合作与竞争”和“南亚政治文化及其相关问题”三个专题展开积极讨论,现将部分发言代表的主要观点做出综述。

  一、南亚与世界格局

  有代表认为,当前的国际格局出现了力量对比的变化、权力结构的变化、国际治理的变化以及国际制度的变化,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伊斯兰主义都处于变化之中,世界局势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市场原教旨主义一统天下、多党议会民主是唯一的有效的政治制度的神话破灭,伊斯兰世界的不确定性增加,社会主义仍处于探索阶段。尽管是原来殖民地国家伟大复兴的时代,但尚不能轻率得出美国衰落的结论。

  有学者认为,南亚不会像穆斯林世界那样乱起来,但南亚地区的结构将进一步失衡、印巴力量格局向印度倾斜。南亚已经成为恐怖泛滥的地区,发生的恐怖事件也具有“有国际色彩的本土化”特点,而且南亚的恐怖活动有可能更泛滥。国际格局变化对南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美国对南亚政策的调整上,如反恐战略的调整、对印政策的调整等,但美国的南亚政策还是有其不确定性。

  二、大国与南亚安全

  关于中印关系,大多数发言代表认为中印关系总体上是稳定的,友好合作仍是主流。但中印关系除积极的一面外,消极的、不确定的因素也在增长,并且中印关系的脆弱性明显。有学者认为,在印度实力上升的背景下,印度大国欲望进一步强化,其对外政策也更为积极主动。如从不结盟向准结盟变化、东向政策在发展、向中国西部西北部地区邻国参透、加强在印度洋地区以及中印边境地区的军事能力等;同时,印度进入太平洋的方式明朗化,即靠向美国、拉拢日本等太平洋周边国家。有学者认为,未来印度对中国的牵制力可能上升。也有学者指出,印度是多边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中国要极力争取,实现互利合作,共同崛起。

  关于中巴关系,有学者指出,巴基斯坦是南亚、中亚和西亚地区非常重要的战略支点,大国历来重视。中国与巴基斯坦建立密切的战略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各自的发展,同时有利于地区稳定。目前中巴政治关系很好,但依旧存在进一步改善的空间,中巴需要加强在经济领域和反恐上的合作。

  关于中印两国在印度洋的互动,有学者认为,“9·11”后印度洋战略地位明显提升,中国在印度洋的利益包括海洋通道安全与能源供应安全、发展与印度洋地区国家的友好关系、增进中国的和平发展形象;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的挑战包括美国的猜忌、地区国家如印度的猜忌与敏感、中国自身能力有限等。同时,中印在印度洋的竞争是不对称的,印度有优势。控制印度洋不是我们的目标,中印在印度洋地区的合作是可能的。对于印美战略伙伴关系加强,有学者认为这对地区不是坏事,可以减轻印度对中国的担心。中国发展在印度洋地区的海权应通过多边合作。印度海洋战略具有排外性、独占性和继承性的特点,对中国有疑虑,并将阻止中国进入印度洋作为其印度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印度洋战略至今并不明晰,在印度洋的存在力量薄弱,只能以合作的方式进入印度洋。中印在印度洋地区具有保护通道安全、开展海上贸易、打击海盗等共同利益,但美国和印度联手排斥中国是面临的主要挑战。

  关于“后撤军时代”的阿富汗前景,学者普遍认为未来三年的阿富汗走向具有不确定性。其中的积极因素包括塔利班目前已经收缩,阿安全部队建设有所进展。但不利因素是阿中央政府控制与管理能力薄弱、军队建设总体上不尽如人意、塔利班作为具有恐怖性质的组织仍将长期存在等。

  有代表还谈到了水资源与国家关系的问题。长期以来,水资源已经成为南亚国家间纠纷的主要因素,南亚国家用水压力日益加大,但签订的许多条约执行并不好,条约应进一步完善,否则未来有可能影响国家稳定和国家间关系。而对于纳萨尔武装对印度崛起的影响,有学者认为纳萨尔武装暴力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但印度完全消灭纳萨尔武装的难度也较大。

  三、南亚的经济发展和中印经济的合作与竞争

  关于南亚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有学者认为是“阴晴两重天”。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经济较好,巴基斯坦、尼泊尔则较差。对于印度经济,有学者认为,印度经济形势并没有受到国际形势的很大影响,总体经济形势和主要经济指标不错,未来可能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短期看,拖累印度经济的主要因素包括通货膨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以及制造业下降等,并认为印度经济减速已成定局、经济增长趋冷。

  对于中印经济合作与竞争,有学者认为,要全面认识中印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中印既有合作也有竞争,但竞争并不是坏事,非经济手段的恶性竞争才需要避免,中印间存在一些问题,如贸易失衡问题等。有学者认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给中印经贸合作带来了机遇。

  对于中印汽车产业发展,有学者在对中印两国汽车市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中印都面临着出口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弱、配件产业层次不高、汽车人才缺乏以及国内市场被外资占领等共同问题,并得出中国汽车水平高于印度、印度国际市场开拓好于中国、给外国人打工并面临诸多问题、中国进入印度市场的难度大等结论。

  对于中巴经贸关系,有学者指出,巴安全环境差以及产业结构因素是巴基斯坦出现贸易逆差的主要因素。巴出口的主要是棉纱等初级产品,而中国出口的多为制成品。在提升巴基斯坦产业结构方面中国可以提供帮助,但其本土制造业发展出现困境。除经贸外,中巴农业合作大有可为,对增加巴出口与扩大就业作用大。

  四、印度政治与文化

  对于印度的民主,与会学者给予了客观评判。有学者从安纳·哈扎雷绝食运动分析了印度政治现象,认为绝食运动不是西方所说的“阿拉伯之春”,安纳既不是媒体所说的老甘地也不是新甘地,绝食运动也不是印度的全民运动,其背后有各种目的的利益集团,总体上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运动。绝食运动反映出印度新中产阶级诉求手段的变化,即这个行动主义者群体不认可辩论方式,主要通过街头运动达到目的。

  关于印度媒体高度关注中国这一现象,有学者认为其有迎合印度读者需求的一面,也是其不平衡心理的反映。对此,有学者呼吁,中国媒体没必要与之针锋相对,因其对精英崇拜的心理,中国应进一步拉大与印度的距离,如此其心理落差就自然消失。

  有学者对印度人民党以及印度教特性给予了详尽的分析,对印度人民党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判断。也有学者在对中印环境政治研究对比的基础上,认为中国的环境政治侧重框架构建,而印度则有具体的个案、运动、研究具体,尽管两国环境政治研究的思路没有差别。中国环境外交热,环境治理不温不火,环境政治几乎没有。

  有学者还分析了印度两大政党的接班领袖。认为,拉胡尔在印度国大党的地位,尽管以前在青年中有影响,但目前拉胡尔的影响在下降;而对于莫迪在印度人民党中的影响,尽管其没有腐败记录且上升较快,但能否成为BJP掌门人并不确定。

  有学者梳理了南亚伊斯兰现代化进程,介绍了艾哈迈德汗、伊克巴尔、毛杜迪三位代表思想家的现代思想观念,对其社会实践进行了剖析,并对伊斯兰现代主义与现代伊斯兰主义给出辩证区分,认为这是南亚穆斯林社会面对西方强势文化挑战时采取的两种不同思路,目的在于探索一条从根本上拯救南亚穆斯林社会的道路。

  在学会的闭幕式上,孙士海会长对会议中展开的热烈讨论给予积极的评价,他指出,中国的南亚研究队伍正在不断成熟、研究成果不断深入、客观。对未来的南亚研究提出殷切期望。文富德副会长在总结中提出,在印度崛起的背景下,南亚研究越来越重要,南亚研究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但研究人员规模、深入程度与国家的需求有一定距离,希望南亚研究更进一步。李文副会长在会议总结中指出,这是一届“优质高效、节能环保”的绿色年会;会议“气氛热烈、团结进取”,是一次能够显著提升南亚研究界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年会;年会“交流广泛、研究深入”,是一次能够将我国南亚研究推向新阶段的盛会。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东院 邮政编码:100007 E-mail:niis@cass.org.cn
京ICP备050396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