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的位置:首页 >会议综述
]
会议综述
站内搜索

  “东亚区域合作——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济南召开
刘均胜、富景筠、葛成


2012年11月29日、3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主办的“东亚区域合作——机遇与挑战”学术研讨会在山东财经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召开。来自商务部国际司、发改委宏观院、商务部研究院亚洲与非洲研究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省社科院国际经济研究所等30余位学者和官员参会。

发改委宏观院张建平研究员指出,目前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上升到区域层面;就东亚合作而言,中日韩是核心,三国对于建立中日韩自贸区都很迫切。他认为,RCEP不能被等同于“10+6”。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周小兵研究员从共享型增长的角度分析了东亚合作的现状与前景。他认为,亚洲工业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在此次经济危机后遇到阻力,需要通过区域内供求平衡来纠正全球失衡。在他看来,东亚未来的合作可以在投资、政治安全和贸易等领域同时进行。

在讨论国际关系变化与区域合作议题,山东省社科院国际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范振洪研究员作了《山东省建设中日韩地方经济示范区》的报告。报告主要从合作区域范围、合作原则、功能定位、合作内容、问题和建议等五个方面对建设地方经济示范区的规划进行了介绍。在合作内容上,强调要推进三国地方政府经济伙伴关系的建设,提出建立中日韩现代综合产业园,组织三国经贸论坛、工商峰会和展会,加强保税港区的合作,提高中韩陆海联运的层次,增加与日韩之间的航线以形成密集立体的交通网络,推动投资和贸易便利化,具体包括简化出入关手续、电子商务认证和双边检疫上的互信合作等。

对于2009年后东亚合作陷于停滞的原因,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高程副研究员从地区合作的主导权、地区公共产品供给的意愿和能力三个方面进行了解释。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到2009年前,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保持人民币汇率不变等政策构成区域的稳定因素,反映了中国提供区域公共产品的意愿增强。同一时期,9.11事件使美国忙于全球反恐,中美两国在经济、安全方面的合作需求增强,构成了东亚合作的推进因素。2009年后,鉴于中国经济实力的上升和影响力增强,中美互动的态势出现调整。美国抛出了“重返东亚战略”,对中国的政策由接触转向遏制,中美在区域公共产品供给方面的兼容性越来越差,地区公共产品的供给下降,东亚合作开始陷入停滞。

研讨会还讨论了热点问题——“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CP)”。博士后王金波仔细分析了RECP机制与各方的未来战略动向。对于日本来说,中国经济实力的上升,使日本的政策在中国“威胁论”和“机遇论”之间摇摆。一方面,日本希望通过东海问题延缓中国的崛起,另一方面又想通过FTA缓解日本在地缘政治经济方面的困境。因此,日本支持RECP,希望通过谈判获得对中国、美国、欧盟的贸易利益。对于东盟来说,RECP有利于实现地区大国力量平衡,避免中美双重对抗,这符合东盟的对外政策传统。对中国来说,推进RECP有利于发挥地缘优势,为国内的经济可持续增长创造条件。

商务部贸易研究院袁波副研究员分析了RECP面临的困难和风险,政治上主要有日本的右倾化、朝鲜问题和美国作为外部因素的介入等,经济上主要是到2015年将5个10+1整合的困难。RECP对中国来说的好处主要有福利的大幅提高、产业链布局更合理和参与制定规则。

关于地区合作机制的进展评估,亚太与全球战略院富景筠博士以大图们江为例分析了东北亚的合作。重点分析了俄罗斯在远东地区开发开放与我国振兴东北地区规划的“对接”问题,指出目前的中日韩经贸合作除能源领域外对东北亚的地区的依存度较小,如何将多层面合作机制进行有效整合是东北亚区域合作下一步面临的重点。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宋颖慧认为东亚合作备受世界各方关注的根本原因在于东亚地区本身就是目前世界的最大变量,竞争、合作、交流都以远高于世界其他地方的速度在推进。因此,合作的参与过程很可能重于最后的合作结果,保持东亚增长的内生性是更为关键的问题。

近年来,东亚和亚太地区已经成为主要大国利益交织最密集、互动最频繁的地区,引发各方高度关注。本次会议紧紧围绕东亚区域合作领域的最新动态与关注热点,充分结合经济合作的理论分析,对东亚区域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的路径选择进行了充分讨论,对协调好各类机制的艰巨性进行了充分估计。在国际金融危机与美国重返亚太的背景下,与会者对东亚区域合作继续深化的前景仍保持乐观。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东院 邮政编码:100007 E-mail:niis@cass.org.cn
京ICP备05039652号